-
山老人只剩20万,十年少一半!
”——这数字一甩,比工厂机器声还刺耳。
网友@老昆山说:“以前巷口桂花糕摊,现在变奶茶店,老味道没了。
”@打工仔阿杰补刀:“我爷嫌城里吵,搬去太仓乡下,说邻居都说方言。
”
为啥老人跑?
一查,昆山外来工十年翻三倍,年轻人挤爆出租屋;本地娃却越生越少,生育率跌到0.8。地皮贵,老小区拆成写字楼,老人要么跟子女外迁,要么去周边小城养老。
别以为只是数字游戏。
老糕点师傅走了,手艺断档;社区空荡,评弹声没了。
可好处也有:劳动力平均年龄降到34岁,工厂缺工缓解,GDP蹭蹭涨。
隔壁苏州早动手:社区厨房让老人教做菜,娃娃免费学;公交70岁免票,老人天天逛园林。
昆山新区也学样,午休广播放昆曲,工位上都能哼两句。
专家算账:长三角“未富先老”账单年年涨,昆山把养老预算砍了342万,却砸钱搞无人机巡河、智慧手环监测,省下的银子换效率。
一句话:留住老人,就是留住这座城的魂。
机器再响,也得给老桂花糕留口锅气。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