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今没有“昆山大学”
连GDP破5000亿的全国第一县,都缺一块自己的招牌
昆山现在有7所学校,名字却一个比一个绕:昆山杜克、苏大应用技术学院、硅湖职院……全是“借牌”或“合资”。唯一拿得出手的昆山杜克,还是中美混血,跟本地户口关系不大。
原因很现实:教育部规定,跨省合作优先用合作方名号;纯地方出资又怕撞名苏州大学。于是昆山只能把野心折进“学院”“职院”里。
但2025年拐点来了。省级政府准备直接砸钱,在昆山智谷建一所新本科,暂定“昆山科技学院”。消息一出,本地论坛瞬间刷屏:能不能一步到位叫“昆山大学”?
我的看法:名字不只是面子,更是信号。昆山不缺钱,缺的是“我可以自己培养顶尖人才”的底气。叫昆山大学,等于向全球人才发:来这里,你属于城市合伙人,不是分校过客。
当然,审批关卡还在。可只要省级资金到账,独立法人到位,教育部也没理由拒绝一个经济强县拥有同名大学。毕竟,昆山配得上一个以自己命名的起点。
城市长大了,就该有自己的姓氏。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