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沈兰惠 图/吴晓牧 刘名扬)为探索金融工具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2025年7月2日,河海大学“金融活水润乡土”农村金融调研团前往苏州市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吴淞江畔的“孤岛村”到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的网红打卡地,今日的金华村,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金融新篇。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当地乡村振兴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通过这些方法,实践团不仅充分掌握了金华村的发展现状,还广泛收集了村民及村委干部对于金华村未来发展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基金“点金”:撬动千万资本的乡村奇迹
近年来,金华村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成功组建文旅投资公司,并在全省率先开创基金孵化乡村产业项目的新模式。实践团队在上午采访了乡村主理人罗娟女士,她向实践团介绍了金华村如何利用600万“浦腾壹号”母基金成功撬动千万资本,实现了从默默无闻到乡村振兴典范的华丽转身。罗娟女士详细阐述了这笔资金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以及乡村旅游推广等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她提到,母基金的投入不仅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关注金华村,还为村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接着,罗娟女士带领实践团成员实地参观了金华村的文旅项目和乡村产业。在罗娟女士的详细解说下,实践团成员们亲眼见证了金华村如何利用基金“点金”,将昔日的荒地变身为如今的热门旅游景点。图 1 实践团采访乡村主理人
图 2 实践团参观当地文旅项目
数字赋能:当非遗腊肉遇上数字人民币
金华村坚定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推广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金华村特别注重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当地的非遗腊肉作为村庄的特色产业之一,通过数字化手段得到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实践团前往金华村百姓会堂,采访了在驿站中的几位村庄老人。他们表示,以前腊肉的销售主要依赖传统的线下市场,销售渠道有限,且受地域限制较大。但自从村庄开始推广数字人民币和电商平台后,腊肉的销路瞬间打开了。现在,他们的腊肉产品不仅能在本地热销,还能远销到全国各地。而且,数字人民币的使用也大大简化了他们的交易流程。以前收现金时,总是担心假币问题,还要费心保管和去银行存钱。现在,顾客们通过手机支付,资金直接到账,既安全又方便。在享受数字红利的同时,老人们也面临着“数字鸿沟”的挑战。实践团成员耐心地向他们讲解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操作手机进行支付和收款。图 3 实践团采访村庄老人
六金富民:当资本遇见乡土的温度
当年的“孤岛村”,如今已蜕变成村集体年收入2731万元、人均分红1640元的富裕村。金华村近几年持续探索形成农民增收股金、薪金、租金、奖学金、保险金、慈善金“六金”模式,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村委会干部韩卓非带领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金华村田园金谷会客厅。在厅内,他向实践团成员们详细介绍了金华村如何巧妙运用“六金模式”来实现村民共同富裕。韩卓非强调,奖学金和薪金项目是金华村实现人才回流和产业振兴的关键举措,它们共同构成了村庄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奖学金激励青年人返乡创业,不仅为村庄带来了新思想、新技术,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而薪金则是依托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为村庄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图 4 金华村村委会干部带领实践团参观
青春力量:在乡野播下金融火种
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交流,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金华村的所见所闻,让实践团成员们对金融工具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在调研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将金华村的成功经验带回学校,通过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进一步探索和推广金融工具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他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金融工具将为更多乡村带来发展的新机遇,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图 5 实践团合影
(责编:李勇涛)
举报